1949年,沈从文喝下煤油割腕自尽,被救下后,他想拉妻子的手,妻子却甩开了。后来他被转入精神病院,妻子也没去看他一眼。弥留之际,沈从文对妻子说:“三姐,是我对不起你……”其实,不是妻子太狠心,主要是沈从文自己做的实在是太绝,也算是咎由自取。在20世纪的苏州,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苏州九如巷的张家四姐妹,无论娶了哪一个,都能幸福一辈子。”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,便是四姐妹中的老三。张兆和的父亲是有名的教育家,她家境殷实、容貌秀丽,成绩优异,是学校里公认的才女。追求她的男生,也是两只手也数不过来,可她谁也不爱,还和姐姐们把追求她的男生编了号。那时,沈从文是“癞蛤蟆十三号”。沈从文出身于边远地区的农村家庭,没有上过多少学,但是文笔不错。在徐志摩和胡适等人的帮助下,在中国公学当起了教授。起初,沈从文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教书,看着教室里乌泱泱的学生,他紧张的说不出话来。张兆和恰好是他们班的学生,和其他同学一样,她也觉得沈从文“木讷又无趣”。可沈从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竟然爱上了阳光漂亮的张兆和。她按捺不住心中的欢喜,给张兆和写了一封情书:“不知道为什么,我忽然爱上了你。”“我想牵着你的手,走过这座桥,桥上是绿叶红花,桥下是流水人家,桥的那头是青丝,桥的那头是白发……”张兆和收到信吓了一跳,沈从文长的一般,身材一般,家境还差,更何况他可是自己的老师啊!张兆和不喜欢沈从文,但沈从文却一封封的情书狂轰乱炸,用词也越发大胆。张兆和实在忍受不了,跑到校长胡适那里告状,她指着情书上“我不仅爱你的灵魂,更爱你的肉体”说道:“这不是耍流M吗?”没想到,胡适竟替沈从文说话:“你就答应他吧,他是那样固执的爱你啊!”张兆和斩钉截铁地说:“可我也固执地不爱他!”张兆和的态度没有吓退沈从文,情书依然像雪片一样飞来,胡适都有些看不下去了:“这个女孩她不了解你,更不懂你,别再用错了情了。”沈从文却觉得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只要他坚持,她一定会同意。他在情书中写道:“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,行过许多地方的桥,看过许多次数的云,喝过许多种类的酒,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。”在他写了500多封情书后,沈从文终于抱得美人归。1933年,张兆和嫁给了一穷二白的沈从文。没有像样的婚礼,没有酒席,甚至连婚房都没有。家里最值钱东西是一本《宋拓集王圣教序》,是张兆和从娘家带来的唯一嫁妆。并非张家不愿给更多嫁妆,而是因为沈从文因为自尊心不愿要。因为他也拿不出什么彩礼钱。婚后,张兆和生下了大儿子,她剪去了长发,换上粗布衣衫,变得不修边幅,手沾油污。伺候完老的又照顾小的,还要为柴米油盐发愁。奈何沈从文是个花钱没有计划的人,明明薪水有限,还要去买古玩字画,频频宴请好友……张兆和分外不满:“你根本不会过日子,完全是在打肿脸充胖子!”妻子的批评,让沈从文也很委屈。婚前光鲜亮丽的女神,怎么就成了斤斤计较的怨妇?多年后,张兆和说:“沈从文总是希望我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,穿高跟鞋,烫头发,做新旗袍,可是他却乱花钱,我怎么能再糟蹋钱呢?”曾经的风花雪月,都成了平凡日子里的一地鸡毛。在儿子1岁时,沈从文爱上了文艺女青年高青子。她是一个既追求时尚,又对他疯狂迷恋的女人。高青子把这段不道德的恋情写成了小说,还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沈从文却并觉得自己做错了,把自己和高青子的事,全部主动坦白,他希望妻子能原谅他。但他太低估了张兆和的自尊,也太高估自己在妻子心中的地位。即便后来沈从文放弃情人,回归家庭,也再也没能磨平妻子内心的伤痕。两人分居了5年的时间。这期间,沈从文的文章受到了批判,整个人都陷入苦闷之中。他患上了抑郁症,多次自尽轻生。每次被救回后,身边陪伴他的只有朋友,不是妻子。只有那一次,张兆和去看了他,沈从文想拉住妻子的手,却被她一下子甩开。她不想再见沈从文,立刻动身去了华北大学深造。就算后来沈从文被送去精神病院,她也不愿去看他。1969年,沈从文被下放,张兆和的二姐去看他。他哭着对二姐说:“二姐别走,你看这是三三写给我的第一封信。”可惜物是人非,一切都回不到最初了。1983年,沈从文的生命走到尽头,弥留之际,他对妻子说:“三姐,我对不起你……”人死如灯灭,张兆和终于能平心静气地回忆两人的过往。此后,她花了10几年的时间,完成了《从文家书》。“过去不知道的,现在知道了;过去不明白的,现在明白了……”2003年,93岁的张兆和满头华发,家人拿着沈从文的照片给她看。她戴着老花镜反复端详:“这个人很熟悉,我一定认识他,但我想不起来了,他是谁?”这一生和他在一起,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。也许把沈从文忘了,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吧!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